间歇性挖坑,习惯性爬墙
不要问我到底混哪个圈的我也不知道

城拟人设存档2

码人设比码字有趣多了……根本停不下来……

这回是立陶和爱沙的首都,啧我一边码一边又打开了一个百合组脑洞……可是我不想写啊so sad……

里曼塔斯·罗利纳提斯

Rimantas Laurinaitis

代表维/尔/纽/斯

褐发,蓝眼,看上去比托里斯沧桑,但其实年纪都差不多。不喜欢多说话,没人问他的意见的话一般就是沉默,不过即使沉默也是给人温和可亲的感觉,不像贝瓦尔德不说话也能吓死一批人。

13世纪明道加斯大公成为立/陶/宛国王的时候就是首都,也是托里斯最可信任的左膀右臂。然而因为政治和军事的种种原因,历史上曾经被好几个不同的国家占领,开始时也会激愤不平,但时间久了之后就学会了冷眼待之。如果说得罪克里斯汀·维那莫依宁意味着从此被人记恨上并处处作对,得罪厄娜·冯·波克意味着将来某一天很可能要吃暗亏,那么得罪里曼塔斯意味着——什么都不会发生。他会把这样的人通通划到不值得再多花半分精力的名单里,连鄙夷和憎恶都不愿意费神。

因为秉持着这种“泼出去的水连盆都要一起扔掉”的观念,他对托里斯和菲利克斯之间的私人关系多有不满。20世纪初,波/兰在复国之后曾经强占了大片本属于立/陶/宛的领土(包括他自己在内),托里斯为了交换他回来做出了非常大的让步,波/兰方面却在合约达成后不久又单方面撕毁了合约,这让他觉得两国间所有私人感情都已恩断义绝。然而托里斯仍然时时事事为菲利克斯操心,这让他对托里斯感到不解和不满,也很头疼。

和波/罗/的/海三国的其余两国一样,因为长时间臣服于不同的强国,独立自主的渴望便格外强烈。因为自己的国家历史上也曾是强国,所以比另两个更敢于反抗。1989年8月23日,他在托里斯的默许下策划组织了超过两百万人组成贯穿波/罗/的/海三国的人链,要求从苏/联独立。那之后招致了苏/联的镇压,却更坚定了立/陶/宛人民独立的决心,而立/陶/宛也最终成了第一个脱离苏/联独立的国家。

虽然菲利克斯已经被他划入“不值得多花半分精力”的名单,但由于类似的经历,他和华/沙的私人关系还不错(也因为华/沙不像菲利克斯那样ky)。在欧/洲人缘不错,很能理解别人的痛苦又不会多话,使得许多人都会选择来跟他倾诉烦恼,被戏称为“欧罗巴情绪垃圾桶”。不过他会去找克里斯汀吐槽托里斯和菲利克斯,而克里斯汀会跟他吐槽提诺和贝瓦尔德,吐槽完之后两人相对唏嘘,然后再回去继续各操各的心。

厄娜·冯·波克

Ene von Bock

代表塔/林

榛褐色披肩发,巧克力色眼睛。做什么都心态平和,处变不惊,很温柔的大姐姐的感觉。遇事很少表现出个人的喜恶,所以虽然和克里斯汀一样不喜欢伊万,但在明面上从不会让人看出来。因为这一点偶尔会被人说“怎么连自己的个性都没了”,但她一般不在意这些说法。

波/罗/的/海地区曾经与现在的贸易枢纽和重要海港,在当年也算见多识广。看起来对自己的处境没什么在意,汉/萨同盟时期和苏/联时期都是一样地勤奋努力,似乎只要把自己的事干好就满足了。实际非常有主见有办法,以前应付丹/麦人波/兰人俄/罗/斯人都游刃有余,现在面对各种国际事务也能善加周旋。尤其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臣服于不同的强权之下,使她变得思谋深远,被里曼塔斯·罗利纳提斯和尼尔斯·加兰特一致认为是绝对不可以小瞧和轻慢的角色。

和克里斯汀·维那莫依宁是闺蜜,因为就隔了一道芬/兰湾所以经常约着一起逛街什么的。虽然当初克里斯汀是为了对抗她才诞生,但是在身不由己的战乱年代里,两个人(城?)反倒结成了同病相怜的友谊。后来芬/兰脱离了伊万独立,而爱/沙/尼/亚ww2后仍然是苏/联的一部分,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禁止与外界沟通,以至于禁令一放宽克里斯汀就一直在煽动她说服爱德华独立。她明面上一直没有表态,却暗中帮助里曼塔斯组织了“人链”行动,直到托里斯第一个脱离苏/联宣告独立,她才把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,敦促爱德华选择自己当家做主的道路。

虽然和克里斯汀是好朋友,但她并不像爱德华那样热衷于拉拢提诺以加入北/欧,反倒觉得波罗的海三国应该加强合作,发挥一下组合优势,也让全世界看看这个新秀组合自己的能耐,以此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独立空间。

(写着写着觉得厄娜姐姐黑掉了……我发誓我不是故意的……

评论
热度 ( 3 )

© 晓汲清湘 | Powered by LOFTER